我国目前约有1500万名青少年烟民

作者: 时间:2016-05-31 点击数:

  • 核心提示:卫生部公布的《2008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指出,我国青少年尝试吸烟率和现有吸烟率均在逐年上升。目前约有1500万名青少年是烟民,尝试吸烟的青少年不少于4000万。

 

烟草在全球盛行了两百多年,直到20世纪,人类才开始认识到烟草对人类的危害。1987年11月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每年的4月7日定为世界无烟日,并于1988年开始执行。从1989年起世界无烟日改为每年的5月31日。

  开展无烟日活动的目的在于提醒世人吸烟有害于健康,呼吁全世界吸烟者主动放弃吸烟,号召所有烟草生产者、销售者和整个国际社会一起行动,投身到反吸烟运动中去,为人类创造一个无烟草的环境。在世界无烟日来临之前再谈吸烟对青少年的危害。

  吸烟的危害,尽人皆知。全世界每年因吸烟死亡达250万人之多,烟是人类第一杀手。自觉养成不吸烟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仅有益于健康,而且也是一种高尚公共卫生道德的体现。

  有资料表明,长期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10-20倍,喉癌发病率高6-10倍,冠心病发病率高2-3倍。循环系统发病率高3倍,气管炎发病率高2-8倍。有专家调查了1000个家庭,发现吸烟家庭16岁以下的儿童患呼吸道疾病的比不吸烟家庭为多。5岁以下儿童,在不吸烟家庭,33.5%有呼吸道症状,而吸烟家庭却有44.5%有呼吸道症状。

  中国烟民正趋于低龄化

  卫生部公布的《2008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指出,我国青少年尝试吸烟率和现有吸烟率均在逐年上升。目前约有1500万名青少年是烟民,尝试吸烟的青少年不少于4000万。与1984年相比,2002年开始吸烟的年龄提早了4-5岁,其中男性由22岁降至18岁,女性由25岁降至20岁。少数烟民开始抽烟的年龄甚至在10岁以下。

  中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纷繁复杂,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中学生吸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如性别、好奇心、同伴影响如好朋友同学劝吸、成人榜样作用如父母、老师和影视人物对学生吸烟的影响、烟草广告和社会风气如社交场所的递烟、敬烟等,但具体到某一因素,不同地区不同研究者有不同的结论。

  青少年吸烟主要有哪些心理因素呢?1.好奇模仿心理,刚刚步入青春期少年凡事都想试试,并把吸烟当作是否成熟的标志,就开始模仿成人吸烟。2.虚荣心理:一些青少年崇拜影视剧中的主人公或者带有个人英雄主义的人物,盲目追求、模仿。3.成人的交往心理,认为办事都要“香烟开路”,要步入成人世界就要学会抽烟。4.攀比心理,认为可以在人际交往中通过烟的档次来抬高自己的身价。5.戒烟消愁心理,认为吸烟可以暂时麻醉青少年的神经,可以满足其消愁解闷的心理需要。6.对烟的错误认识,认为吸烟能够提神消疲,提高学习效率等。

  虽然青少年所消费的烟草量不及成年人,但是许多成年人的吸烟习惯是在青少年时期养成的研究发现开始吸烟的年龄越早,发展成吸烟更高阶段的可能性越大,越有可能对尼古丁产生依赖性,从而在成年期成为规律吸烟者,其成功戒烟的可能性就越小

  2006年一项研究曾对杭州市城区中学生的吸烟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902名城区中学生,总的尝试吸烟率26.00%,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显着性P<0.05,其中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的尝试吸烟率分别为16.73%、28.64%和44.01%。中学生开始吸烟的年龄主要集中于9至15岁这个年龄段,即小学和初中阶段,同时从初中学生平均初吸年龄低于高中学生这一结果看,杭州市青少年吸烟有低龄化趋势。

  青少年吸烟应该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因其吸烟动机主要是好奇和缓解压力等,故加强校内外的健康宣教尤其重要。青少年尝试吸烟关系密切的因素有性别、学校类型、父母关心程度、心理压力、饮酒、家庭吸烟准则、朋友吸烟、对吸烟的知识和态度等随访调查的多因素分析显示,父母关心程度高是中学生在中学阶段尝试吸烟的抑制因素,母亲吸烟、男生和敌意性格程度高是中学生在中学阶段尝试吸烟的危险因素,故更应该家、校、社会联合共同努力把青少年的吸烟控制在萌芽中,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ICP备案编号:鄂ICP备05003301号 版权所有:长江大学后勤服务集团    [管理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