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惧风险,始终坚守在抗疫第一线;他们迎难而上,用生命践行医学信仰。他们就是前线医护人员!
和战出生于1963年,云南省丽江人,1981年参加工作,93年入党,现为长江大学后勤保障部校医院院长。

2月4日,西校区、城中校区职工宿舍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单元已经封闭,人员居家隔离,情况十分危急。
接到通知后,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和战迅速组织人员赶赴现场,身穿防护服,深入住户家里。和战耐心地对忐忑不安的住户进行心理辅导,教他们个人防护知识,询问住户的生活情况、接触轨迹,定期进行体温检测,掌握一手资料。在居家隔离的14天里,和战每天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心理、身体状况,直至安全解除隔离。

2月10日,正值疫情防控最关键时期,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对学校职工住宅区进行信息摸排。30余名医务人员主动请缨,组成8个信息摸排突击队,他们或通过电话,或冒着风险登门,在48小时内对学校8个小区,3495家住户,5453名人员进行了登记排查。
“没有别的想法,我们身为医护工作者,这就是我们该面对的,我们必须去!”和战风轻云淡的话语中透漏着坚定与信念。

1月底至3月初是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最艰难的日子,学校放假,人员不足;信息不畅,排查工作困难;全国封城,学校防控物资紧张。
和战带领团队每天对发热人员进行医学干预,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到现场对隔离区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深入寝室对发热学生进行应急处置,对留观区发热学生进行观察等。师生员工及家属有近2000人次接受医学追踪和医学咨询;组织安排医务人员为居住在荆州校区(包括校内小区及校外小区)、部分武汉校区(采取快递方式)教职工配送药品2648人次,有效解决了疫情期间,小区人员就医和用药难的问题。
和战说:“抗疫是大家共同的努力,我们团队每个人都付出了很多,大家都很辛苦,但是无怨无悔。”

2020年6月底毕业生返校,和战作为发热学生应急处置的负责人,为了第一时间掌握信息,快速处理发热学生,手机24小时开机。和战一连7天没有回家,就住在学校应急处置值班室。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毕业生返校应急处置的工作任务。
累了,就在办公室或车里临时躺一下;饿了,就简单吃点盒饭;忙了,晚上就在值班室睡一宿。这是和战在抗疫岁月里的常态。(后勤综合办公室 供稿)